幕后揭秘!正宗云霄中华“慈眉善目”

幕后揭秘!正宗云霄中华“慈眉善目”

在漳州市云霄县,有一种名为“中华”的面点,因其独特的造型和鲜美的口感而闻名遐迩。近日,“中华”的制作技艺被列入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引发了人们对这种传统小吃的兴趣和关注。

慈眉善目,独具韵味

“中华”的外形颇似一尊弥勒佛。面皮白净如玉,两团发亮的“眉毛”和一对乌黑的“大眼睛”栩栩如生,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慈眉善目的表情。

这种造型来源自当地一个流传已久的传说。相传,清朝末年,云霄县一带爆发了瘟疫。一位名为“中华”的渔民,利用海里的鱼虾制作了一种面点,分发给受灾的百姓。面点外形敦厚可爱,“眉眼”亲切和善,让人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希望和安慰。

精工细作,传承古法

“中华”的制作技艺历经百年传承,至今仍保留着古法精髓。面皮以优质糯米粉为主料,经过反复揉捏、捶打,直至其变得细腻有韧性。

馅料则选用鲜嫩肥美的猪肉,剁碎后加入调味料、香菇、虾仁等辅料,调配出咸香适中的口感。

包制时,师傅们的手艺尤为关键。他们将面皮擀成薄片,包入馅料后,捏出“眉毛”“眼睛”和“嘴巴”等细节,再放入蒸笼中蒸熟。

味道鲜美,誉满四方

出锅后的“中华”晶莹剔透,散发着浓郁的糯米香气。咬一口,皮薄馅嫩,馅料咸香可口,回味悠长。

由于其独特的口味和造型,“中华”受到了当地人的喜爱,也远销至周边地区。近些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中华”作为云霄的特色小吃,更是在全国打响了名声。

非遗传承,弘扬技艺

“中华”制作技艺的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对这一传统小吃的肯定和保护。如今,云霄县不少食品企业和个体经营者都加入到了“中华”制作和销售的行列中来。

为确保“中华”的正宗性和品质,云霄县还成立了“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协会,负责组织专家评审、培训传承人等工作。

此外,云霄县还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推广“中华”文化。每年春节期间,当地都会举办“云霄中华节”,吸引众多游客和美食爱好者参与,共同品尝“中华”的美味,感受其背后的文化底蕴。

中华“慈眉善目”是云霄县的文化瑰宝,凝聚着当地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其独特的造型、鲜美的味道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如今,“中华”的技艺正得到传承和弘扬,相信在未来,这一传统小吃将继续散发其独特的魅力,为人们带来味蕾的享受和文化的熏陶。

原创文章,作者:每日经济新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pukesoft.com/u/6148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