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广袤烟田,茁壮成长的烟叶成片连亩,“虫医生”翻飞值守,灌溉管线网格棋布,肥沃的土壤得到水土保养和有机肥料的滋润,烟叶成熟较早的南方烟区已有金黄的烟叶从清洁能源烤房出炉……田间处处“清”与“绿”,绘出烟草农业绿色发展盎然图景。
近年来,烟草农业厚植绿色发展底色,田间绿意愈深愈浓。“绿色”“清洁”为何成为越来越多烟区的选择?哪些绿色生产技术在田间地头受到青睐?烟农何以实现更“清”更省钱、更“绿”更增收?
让我们把镜头转向田间,去探寻烟草农业绿色发展密码。
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普雄乡因地制宜总结出一套绿色防控技术体系,让生态自然成为普雄烟叶的鲜亮底色
看土地——
以“绿”养地更肥沃
来到云南洱海流域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上阳溪村,烟农杨东红刚刚完成田间追肥。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他使用的是大理烟草科技小院研发推广的复合微生物肥。
小小变化背后,是绿色技术的创新进步。去年,科技小院研发的绿色智能肥使烟田总体减少肥料施用50%左右,复合微生物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增强作物新陈代谢、光合作用效率和抗病防旱能力的同时,还能活化土壤、抑制土传病害,烟田更肥沃、更健康。
新技术“减肥”更省钱,杨东红算了一笔账,“与常规商品有机肥相比,使用复合微生物肥每亩能减少施用约40公斤,50亩烟田能节省肥料成本1000元左右。”
在洱海流域烟区,已经实现100%有机肥替代氮磷化肥,助力洱海面源污染防治。6月的洱海波光粼粼,湖水清澈倒映山色。
人靠地长,地靠人养。如何科学合理使用土地,改善烟田土壤生态环境,保持土壤活力,又避免土地闲置、帮助烟农降本增收?循环轮作是让烟田“休养生息”的好方法。
以山东诸城烟区为例,烟叶与丹参等中药材轮作是不少烟农的选择。贾悦镇前张庄村轮作丹参的烟农李全看着地里茁壮的烟株介绍,“丹参有吸收烟田盐分的作用,且丹参喜肥,能有效降低土壤中因常年种植烟叶残留的肥料,丹参茬地是第二年种烟的理想环境。”
近年来,轮作养地的做法在各个烟区得到更加广泛的采用,水稻、花生、地瓜、绿肥等都是烟叶的养地增收“好搭档”。对此,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秀水镇高峰村烟农张良云颇有感触,“刚开始种烟那几年,烟地板结,烤烟品质不好,后面烟站带我们种绿肥改良土壤,绿肥晒干打成糠喂牛或者卖出去,烤烟品质上去了,养牛也节约了成本。”
深翻晒垄疏松土壤、加厚耕层,推广可降解地膜并组织回收,粪肥还田、秸秆还田……烟区更多以“绿”养地的方法不胜枚举,伴随绿色养土技术创新更强、应用更广,烟区沃土更加丰饶。
看灌溉——
以“节”用水更高效
在烟区,节约用水不仅响应了号召,更是保障烟叶生产平稳度过旱季的必行举措。
今年年初,贵州省黔西南布依苗族自治州安龙县钱相街道三道墙村烤烟示范种植点的烟垄上,铺设好了一根根拇指粗细的滴灌胶管。黔西南州烟区技术人员在滴灌、小水窖、集雨池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现场讲解,指导各片区烟技员和烟农代表实操演练节水滴灌技术的各个环节,小水细流在春旱期间发挥保苗大作用。
与粗放式大水漫灌不同,节水滴灌模拟“自然降水”的过程,水滴细密均匀,不伤土壤和烟苗。滴滴水珠通过管道上规律排布的小孔慢慢渗入土壤,农作物根系区的土壤始终保持合理的含水状态,既能防止干旱时期种植地面出现干旱板结情况,又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了烟农灌溉的人工成本和时间的投入,有力帮助了云南、贵州、四川等易发春旱的烟区抗旱保灌。
随着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愈广,不少配套模式应运而生,省水、省肥还省工。说起“膜下小苗移栽+滴灌”,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内东乡团山村七组烟农钱正刚竖起了大拇指,“这一模式真是移栽的黄金组合,原来需要七八个人用一天补水补肥,现在我一个人半天就能完成,还能节约大概20%的用水和40%的追肥。”
节约水资源之外,节水灌溉技术一方面保证水肥精准“输血”作物,另一方面避免农田尾水、农业污染物进入附近河流,一举多得助推烟区更加生态友好。
福建上杭县局(分公司)蚜茧蜂繁育中心植保人员将待放蚜茧蜂装箱运到烟田
看植保——
以“洁”防害更茁壮
走进福建龙岩上杭烟区,不久前投放的一批僵蚜已经孵化。烟株之间,“以蚜还蚜”的好戏正在上演:蚜茧蜂将卵产于蚜虫体内,卵发育为幼虫,蚜虫则随之僵化、死亡。
这群“虫医生”来自福建省规模最大、设施最全、标准最高的蚜茧蜂繁育基地——上杭县局(分公司)蚜茧蜂繁育中心。经过当地烟草部门大力推广,如今蚜茧蜂等生物防治措施不仅能100%覆盖上杭4万多亩烤烟,还为周边蔬菜、果树、茶叶等产业化程度高、蚜虫危害较重的农作物提供植保,小飞虫服务大农业。
除了蚜茧蜂这支“以虫治虫”绿色植保大军,不同烟区还有着各具特色的“地方力量”。
在云南,夜蛾黑卵蜂防治夜蛾类害虫、捕食螨防治蓟马、叉角厉蝽防治鳞翅目害虫,它们与蚜茧蜂合称“四虫”,与烟草内源抗病毒制剂组成“四虫一剂”生物防治技术,保障云岭烟叶勃勃生长。
在湖南,以蚜茧蜂为主,蠋蝽、赤眼蜂、异色瓢虫为辅的“天敌立体防控模式”广受好评。宁乡市喻家坳乡高田村烟农张立武把“天敌昆虫部队”比作身怀绝技的高手,“蚜茧蜂‘借腹生子’,蠋蝽‘一剑封喉’,赤眼蜂‘火眼金睛’,异色瓢虫善于‘变装’。”
不仅是“以虫治虫”,各个烟区田间还遍布着利用害虫弱点的物理防治措施,如利用害虫驱性吸引昆虫的黄板、蓝板,模拟雌虫气味诱捕雄虫,从而阻断繁殖的性诱捕器,光诱害虫的太阳能杀虫灯等,以清洁无害方式共同筑起绿色植保防线。
看烤房——
以“清”烘烤更增收
经验丰富的烟农都知道一句话:“苗是金、管是银,烘烤才是聚宝盆”,这句农谚在烟叶生产绿色化中同样适用。
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有着与津巴布韦极其相似的气候条件,4~6月就早早迎来烟叶烘烤季。在德宏州芒市,每年此时都有天然气输气车停在烤房前的空地上,通过管道向烤房输气。经委托相关单位检测,与燃煤相比,天然气烘烤可降低烟尘排放80%、降低氮氧化物排放80%,并实现二氧化硫零排放。
然而对这里而言,使用天然气不仅是为了清洁绿色,更是因地制宜。云南香料烟公司烘烤管理员项岩所保介绍,当地烟叶烘烤季恰逢电力保障难度较大的枯水期,在各种新能源中选择天然气,更有利于保障烘烤质量,建设、改造烤房的成本也更低。
天然气只是清洁烘烤的一种形式,在云南各烟区,试点应用光热、光电、热泵、电陶、电磁等清洁能源进行烘烤的探索屡见不鲜。在曲靖市罗平县板桥镇品德村,种了一辈子烟的烟农陈永波见证了村里的烤房从土烤房到光伏烤房的变化。
“最早的土烤房用柴禾、用煤,那时需要全天看守,经常弄得手上、身上全是灰;后来用生物质燃料,前几年又开始用新能源电烤房,调节好烘烤参数就能自动点火、送料、调温、清灰;去年还改建了‘光伏烤房’,房顶的太阳能板自己就能发电!”陈永波感慨。
光伏烤房能自给自足,也能以绿色经济带动一方增收。在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两峪村,烟光互补五联体烤房及20千瓦分布式光伏不仅能烤烟,产生的多余绿电还能全部接入电网,通过光伏发电每年为村集体经济额外增加1万元收入。屋内烤烟,屋上发电,“光伏+烟叶”的新模式引领着新能源烤房新风尚。
各种新能源探索积极进行的同时,生物质燃料这一当前烟叶清洁烘烤的最大主力在烟区越来越广泛普及、深入人心,也带动烟农加入相关产业链,走上绿色致富路。
湖北省利川市柏杨镇木井村四组烟农刘现权正是从种烟大户成长起来,逐步建起了自己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厂。
“利川是烟叶生产大县市,每年需要大量的颗粒燃料烘烤烟叶,市场销量前景好。而大量的烟叶秸秆又可以再利用生产颗粒,就形成了颗粒烘烤烟叶、烟叶秸秆生产颗粒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刘现权道出创业的灵感来源。
放眼全国烟区,一批批这样的清洁能源烤房代替了燃煤烤房,烘烤更清洁,“金叶”更优质,产业更可持续,烟农更添收入。
土壤以“绿”养地,灌溉以“节”用水,以植保“洁”防害,烤房以“清”烘烤……烟叶生产各环节“清绿”变革环环相扣,全链条同题共答构建绿色生态烟田生产体系,共绘烟区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越来越浓。
记者手记
“三夏”时节漫步烟区,正逢草木葱郁时,入目皆是青与绿。一镜到底探寻烟草农业绿色发展密码,从土壤到灌溉、从植保到烘烤,镜头所及亦是“清”与“绿”,伴随烟叶生产绿色化步伐,烟区换上清新容颜。
这抹“清绿”,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至理名言。用上有机肥和“虫医生”,烟株、土地更健康,烟农省了化肥和农药成本;轮种养土、互利共生,“烟+N”模式实现一田多茬收入;煤烤房改建新能源烤房,多种清洁能源烘烤探索百花齐放,光伏烤房为村发电增收,生物质燃料延长产业链建起工厂、带动就业……一个又一个“绿了面子、富了里子”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绿色模式有活力、可持续。
这抹“清绿”,是烟区的一股新质生产力。在绿色转型浪潮中,研究中心、科技小院等遍地开花,一代代更加清洁、高效、便利的绿色创新技术应运而生、投入使用;各烟区因地制宜、发挥所长,采取各具特色、适应当地的清洁生产方式……在烟区写下“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实践注脚。
这抹“清绿”,背后是行业用心用情助力乡村振兴的不懈努力。铺设节水灌溉管道、发放有机肥和昆虫、烟技员手把手帮农带农、行业科技工作者下田指导……大到建设水库等基础设施,小到回收地膜、漂盘等田间废物,行业全过程提供周到服务,让烟草之绿润泽烟叶生产方方面面,让绿色生产方式用得舒心、用得省心。
当下,烟叶生产绿色化势头正盛,所及之处,片片“清绿”铺满田间。
原创文章,作者:聪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pukesoft.com/u/41057.html